運動醫學教育系列手冊 IX - 頸痛
涉及頸椎的運動創傷種類甚多,嚴重程度則各異,從輕微的扭傷和拉傷,以至可造成永久或短暫性機能及神經受損的嚴重創傷,都屬於這類例子。本手冊主要講述的是非嚴重創傷。
頸椎的結構
頸椎(圖一)由七節椎骨組成,椎骨間由椎間盤相隔,並有韌帶及肌肉在外作支持。頸椎骨的關節互相聯接,隨著肌肉的收縮而移動。由於頸部的活動範圍極大,加上需要支撐頭部的重量,因此很容易因受壓過度和拉力過大而損壞。
圖一:脊柱頸部之側面X光圖
創傷成因
扭傷和拉傷屬於最常見的外傷性創傷,一般是由突然加速、減速或與物件(如地面、運動時的對手、球等)輕微碰撞所引起。非外傷性創傷(一般稱為勞損性創傷)的成因則包括姿勢欠佳,長期處於相同的姿勢,運動技巧不正確(特別是擲類及拍類運動),以及不恰當的體能訓練計劃,導致上身肌肉力量失衡。
外傷性創傷的成因:
- 突然的屈曲過度,可能會引致前頸椎骨受壓骨折及後頸椎韌帶受損。
- 運動時與對手有身體上的碰撞、跌倒、或進行屈曲動作時突然減速,都可能會出現伸展過度的情況,傷及前椎間盤及韌帶,並使後椎骨體受壓骨折。
- 因中軸受壓而引致的創傷,往往見於美式足球、跳水及冰上曲棍球這類運動。由於椎間盤、韌帶和骨椎受損,可能會出現半脫位、小平面脫位或骨折脫位的情況。
- 賽車、滑水、速度滑冰及雪板運動可能會因高速而產生意外。相撞時的巨大衝力不但會使頸椎嚴重受損,甚至有致命的可能。此外,汽車後部受到猛烈撞擊後,司機的頸椎亦會因過度屈伸而受損。
- 「強制動作」幅度過大:柔道及摔跤等運動員在對打時常做出一些極不自然的動作。雖然因此而骨折或關節脫位的機會甚少,但卻可能傷及肌肉、韌帶和神經。
- 如頸椎受壓或受到牽引,可能會引致臂叢(脊髓神經分裂進入個別臂神經的部位)創傷。除了美式足球員及攀山運動員會分別因撞擊對手及背負沉重背包而使神經受壓和受到牽引,臂叢創傷在運動員間並不常見。
病徵
頸椎創傷因應受損部位及嚴重程度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病徵,頸部痛楚、僵硬、無力、針刺的感覺、噁心、暈眩、關節不穩或喪失功能。除了有關的部位感到痛楚,上頸椎的毛病可能會引致頭痛,而中、下頸椎的問題則有機會影響上肢。
運動員非外傷性頸痛的誘因
上身姿勢欠佳
頭部前傾(圖二)是最常引致頸椎毛病的錯誤姿勢。這個姿勢會使頸椎某些部位不平均地受壓和負荷過重,導致頸椎痛楚和出現機能障礙。正確的姿勢是挺起胸膛,放鬆肩膀,將下巴內收、並保持頭部與地面平衡。這時的頸部應該是垂直、有力,而且感到鬆弛。必須注意的是,頸痛及頸椎機能障礙可能會因運動而惡化或加劇。
圖二 a:頭部前傾的錯誤姿勢
圖二 b:正確姿勢
肌肉力量失衡
肌肉力量失衡和上身姿勢錯誤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兩者可說是互為因果。肌肉力量失衡更會影響動作的協調性,使頸椎不必要地受壓。頸椎一旦出現毛病,上斜方肌、胸肌和肩胛提肌一般會有繃緊的情況,深層頸屈肌及下肩胛肌的肌力亦會不足。
治療方案
休息
病情不穩定及劇痛者,可用項圈固定頸部幾天,使其充分休息。
藥物
情況嚴重的病人可服由醫生署方的非類固醇消炎藥、止痛劑及鬆弛肌肉的藥物,一般非常有效。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可透過舒整法、手法矯正、軟組織活動法、電療及針灸來紓緩病人的痛楚,恢復其頸部的活動能力,以及改善肌肉痙攣的情況。除了伸展繃緊的肌肉如上斜方肌、胸肌和肩胛提肌(圖三),肌力欠佳的肌肉,如深層頸屈肌及下肩胛肌,也需予以鍛煉。此外,病人可能需要根據物理治療師的診斷和意見進行糾正姿勢的練習。
圖三 a:上鈄方肌伸展運動
圖三 b:肩胛提肌伸展運動
圖三 c:胸大肌及前三角肌伸展運動
手法矯正
以手法矯正治療,其實是以高速移動病人的脊柱。椎骨關節會高速移位,病人亦無從停止關節的移動。此方法可用治療痛症。至於「舒整脊骨」或「活動頸椎」則只涉及緩慢的被動動作,病人亦可隨時停止。由於椎骨動脈接近頸椎關節外側,手法矯正頸椎時必須加倍小心。手法矯正頸椎時,有機會因用力壓迫或過度伸展動脈壁而引致中風,但局部缺血的致病原因至今仍不清楚。在某些情況下,手法矯正頸部的壞處可能較好處為多。物理治療師在決定使用手法矯正前,會先仔細檢查你的頸部,看看是否有其他較合適的治療方法(如舒整法)。
運動技巧與康復
正確的運動技巧能有效地預防「勞損性」的頸椎創傷,這在游泳、拍類運動及擲類運動尤其重要。舉例說,要是網球員的胸腰活動能力不佳,加上肩胛及盂肱關節用力不當,他在發球和扣殺高球時,便會較容易使頸椎受壓,導致頸椎勞損。在這種情況下,運動物理治療師應與教練商討,糾正運動員的錯誤動作,並為其設計合適的康復計劃。
本文由香港體育學院運動員及科研事務科運動醫學部提供作參考之用。
查詢資料,請聯絡運動醫學部
電話:2681 6134